在充电这件事上,我一直信奉的原则是:用简单的方式,满足复杂的需求。
早在几年前,我就希望买一个充电头来实现「从大功率的电脑,到中等功率的平板手机,再到小功率的手表耳机」全支持的充电需求。然而囿于技术限制,这类多口充电头不仅体积过于硕大,多设备一同充电时电脑也往往会因为功率分配不够而时常断电,体验不尽如人意。
幸而这几年氮化镓技术在充电头的应用上实现了突破,让充电头在满足「大功率」的前提下,其体积进一步缩小到以往的1/3甚至更多。这也意味着,「可用的多口全家桶充电头」终于有了可能性。
今天要体验的主角,就是绿联最新推出的W四口氮化镓充电器。
它能同时为苹果全家桶(MacBook、iPad、iPhone、AppleWatch)提供快速充电,体积却比苹果原装的61W单口充电器还小。
我想,我几年前就心心念念的全家桶充电头来了。
外观:终于有好看的氮化镓充电器了
测试性能之前,我想先谈谈它的外观。
目前市面上氮化镓充电器都陷入了一个很奇怪的设计误区:为了突出氮化镓的强大,强行添加了很多所谓的「科技感元素」,搞得充电器不伦不类,看着着实尴尬。
而绿联这款氮化镓充电器,则是少有的称得上好看的样式。它正反面只有绿联logo和W标识,设计非常简单。
材质上是黑色金属漆微弧外壳,搭配高级的丝印工艺,不仅看起来具有科技感,使用起来也柔和亲肤,不易沾染指纹,的确很不错。
另外,为了便于携带,它还采用了苹果同款的90°折叠插脚设计。插脚折叠后体积变小,也不用担心插脚对包内物品造成剐蹭,对于差旅收纳还是很方便的。
单口快充:从大到小,都能跑满
下面进入主题,来谈谈充电参数。
绿联W氮化镓充电器为USB-C×3+USB-A×1的四口配置。
首先C1、C2为双主接口,单口最大功率均为W。其支持20V5A、15V3A、12V3A、9V3A、5V3A、3.3-21V3A,涵盖了从PD、PPS到QC、FCP等几乎所有主流快充协议,上至满速充电脑、平板手机,下至手表耳机,都全能掌控。
在进行C1/C2单口实测后,我发现,大功率设备方面,目前MacBook家族里面最大功率的,也就是支持96W功率的16英寸Pro,,C1/2单口接近跑满。而更主流的65W电脑,如我出差会携带的13寸MacBookPro,以及借同事的联想YOGA等,也是通通接近跑满。
如上图所示,16英寸MacBookPro充电功率达89.69W。
小功率设备方面,给我的iPadPro功率达到31.7W,接近最大功率35W,iPhone12也是接近。另外,换成不支持快充的AirPodsPro、秒控键盘等设备也能切换到5V档顺利充电。
如上图所示,iPadPro充电功率达28.79W。
换而言之,C1、C2能给我目前所有数码设备满血充电,这是很不错的。
除此之外,C3为副口,单口最高功率为22.5W,支持几乎所有快充协议。第四个口为USB-A口,支持华为家的FCP快充协议,最高功率也上到了22.5W。
不过A口更像是为家里一堆「虽然落后但扔了又可惜的A线」留一个位置,让用户不至于要再备一个A口插头。
多口快充:动态分配,一个顶上苹果全家桶
以上都是单口性能,如果切换到多口,W就会被分配到各个端口,这时各口性能如何呢?
这里先普及一下。目前市面上多口充电器主要有三种功率分配方案:
1.各口固定功率,互不干扰,例如「机基地」的4口充电器。这相当于每个口只能接特定的设备,很麻烦。
2.平均功率,不管接的是什么,都对半。例如安克PowerPortAtomPD4。相较于上一种更智能,但显而易见也不是好方案。
3.所有接口都动态分配功率,哪个接口插的设备「大」就供得多。这是最聪明省事的,但价格也高。
惊喜的是,实测下来,绿联W氮化镓充电器采用的是最优的「动态分配」方案。
首先如果是同时使用C1、C2主口,充电器的分配策略是65W、30W,实测插入16寸MacBookPro和13寸MacBookAir同时快充,双口功率分别是63.2W和27.8W,还是挺猛的。
另外,由于笔记本电脑充电过程能达到峰值充电功率的时间只有不到50%,一半以上时间只有峰值功率的一半,所以不用太担心笔记本会因为长时间的大电流输入导致过度发热。我实测接两台工作两小时,温度是50℃左右。而我曾经测过另一款W,温度最高达到八十多度……所以绿联这个温控很不错。
这其实很了不起。目前市面上可以一次给两台笔记本充电的充电头非常少。绿联W氮化镓充电器实现了。并且更惊喜的是,相较于传统两个大笔记本充电器,它正面仅为iPhone12的1/2大小,体积比它小3/4以上,踹兜里也没有问题。
有时不得不感叹,科技进步太快了。
不过说实话,「充两台笔电」的测试意义不大,毕竟很少人有两台笔电,更有意义的场景是一台大功率笔电配其他小功率设备。
先是C1插MacBookPro,C2插平板,官方介绍的分配策略是65W/30W。实测C1功率为63.15W,C2功率为27.3W。
然后C3再插上我新买的iPhone12。这种情况下,官方分配策略是45W、30W、22W。也就是说,电脑充电功率小一点,其他设备跑满。
实测如上图所示,此时第三口iPhone的功率达到17.58W。
最后再把A口插上我的AirPods。触发了对于AirPods安全的5V充电,同时其他接口也是马力全开,真正实现了给苹果全家桶充电。
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,上面都是把设备放到没电了再测的,所以个个功率都很高。实际上为了保护电池,设备在电量充裕的情况下都会维持在一个小功率输入。也就是说,上面这种设备间「抢电」的情况是不常见的。
最后要说明的是,由于设备有四个口,排列组合实在有太多种可能性,就不一一测了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C1、C2最猛,C3次之,不管充电器怎么分配功率,你只要把大功率的电脑、游戏机等尽量插在C1、C2上,就错不了。
聊完了性能,我们再聊点别的
先来聊聊定价。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多口氮化镓都是65W,价格在-元左右。而上到W,多口推出者往往是尝鲜小厂,对于这种高能量密度的产品,买大厂当然还是更好。
目前大厂产品中,本文提到的绿联算一个。除此之外,我看到和绿联最接近的大厂产品,是联想最新推出的小新CC双口充电器,注意是双口,价格却来到了元。
所以当绿联把W四口氮化镓充电器定价到元(目前预售价元),我还是蛮惊讶的。而且绿联还附送一根W的双C口快充线,搭配上W性能,真的很猛。
开头说了,我一直心心念念着全家桶充电头。我自己用的是MacBook+iPad+iPhone+AirPods的苹果全家桶。目前来看,绿联W氮化镓充电器的确做到了「一个充电器满足苹果全家桶」。当然你用的是Windows电脑、安卓手机等等,也是同样可以被满足。
更重要的是,它正面只有iPhone12一半大,体积比苹果原装的61W单口充电器还小,揣在兜里也不费劲。这意味着,差旅出行,只需要带一个充电器就够了。这种体验真的能带来很大的幸福感。
这就是科技进步的力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