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公司热衷于搞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,认为有了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,就可以解决生产与销售脱节,计划与生产脱节,生产计划表更新迟缓,订单准时交货率低等问题,很多计划管理,生产管理问题得以解决。真的这样吗?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。
所谓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,是相对于普通的固定周期发布一次生产计划的一种生产计划管理/发布方式。相对于普通生产计划,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内容更新更频繁,基本每天一次;《生产计划表》里所安排生产的订单从后向前逐步滚动式推进,所以称为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。而普通的生产计划,是每周(或者其他一个固定周期)固定时间发布一次《生产计划表》,除了少量上周未完成订单再排入本周而外,本周与上一周计划订单内容完全不相同,一周一周完成的生产计划管理/发布方式。
先说滚动式生产计划。按最简单的来举例,例如订单1到订单10,总共10个订单,按第一天生产计划顺序所排依次是1/2/3/4/5/6/7/8/9/10.第一天订单1生产完毕后,后面订单自动往前推,下一日的计划应该安排为为2/3/4/5/6/7/8/9/10/11,第三天又是3/4/....../12,以此类推,从后向前,逐步推进,一进一出,日日更新。
假如把当天看做是N,那么当天,第二天,第三天,……,第七天依次是N,N+1,N+2,……,N+7.前一天为N-1,前2天为N-2,…….
在一周的滚动式生产计划里,一般把刚开始上线生产当天看作N,那么N,N+1这两天的计划一般称为“完全冷冻生产计划”,排入这两天计划的订单称为“完全冷冻订单”;把N+2,N+3两天的计划称为“半冷冻生产计划”,排入这两天计划的订单称为“半冷冻订单”;把N+4,N+5,N+6三天的计划称为就是“普通计划”,排入这三天计划的订单称为“普通计划订单”。
达到什么条件进入“全冷冻生产计划”呢,或者换种说法,进入“全冷冻生产计划”的订单必须是什么状态呢?1.订单在当天或者次日即将上线生产(这里编排的依据当然主要是以《出货计划》以及订单交期为准);2.所需物料已经完全检验入库;3.所有设备,治具/工具/测试/检验仪器已经齐备并且测试完成;4.所有图纸及生产所需相关资料已经齐备并发至相关单位;5.首件制作完成确认合格;6.《生产制令单》(《派工单》),《领料单》已经发放至生产部。
那么订单进入“半冷冻计划”,又是什么状态呢?1.订单在第三,第四日即将生产;2.所需物料已经入库/检验完毕,或者确定在生产前一天可以入库/检验完毕;3.所有图纸及相关资料已经齐备;4.所有设备,治具/工具已经齐备;5.首件制作完成确认合格。
最后剩余3天的计划就是“普通计划”。
也就是将一个周计划7天分为三大部分,前两天为全冷冻期,中间两天为半冷冻期,后三天为普通期。当然,这个分类天数的多寡可以依企业实际自行设置,不可生搬硬套。那么将一周计划这样分为“全冷冻计划”,“半冷冻计划”,“普通计划”三部分有何意义呢?
最主要是限制了订单调整,插单等操作,保证订单顺利上线生产。冷冻期的订单因为马上要上线,时间上已经不允许有数据/物料/资料/交接等方面哪怕一点点的错误及混乱,为保证物流/信息流准确畅通有序,订单顺利上线,所以将计划内所有内容冻结固化,甚至将相关物料备好领出标识封存,准备生产。禁止订单变更,插单等操作。这也体现了生产计划的严肃性及稳定性。
而普通期的订单,因为离正式上线还有5-7天时间,所以允许进行订单变更,甚至计划员可以直接插入其他订单,不受限制。将这些订单排入生产计划,是为了所有相关人员提前做好相关安排。这体现了计划的预见性及灵活性。
而介于两者中间两天为半冷冻期,为过渡周期。订单的紧急程度稍弱于冷冻期订单,物料及生产条件的到位状态强于后续的“普通计划”期订单。
滚动式生产计划这样将一个计划周期分为“全冷冻”,“半冷冻”,“普通期”三个周期,每个订单从后向前推进,都要经历“普通期”,“半冷冻期”,“冷冻期”,越来越紧急,最后正式上线生产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滚动”。
冷冻计划期,禁止插单及订单变更等操作。特别紧急特殊的情况,需经过PMC经理同意,总经理(或者授权代理人)批准才可以进行插单及订单变更。半冷冻计划期,允许经过PMC经理批准可以进行订单变更(包括插单),但是全部订单变更(含插单)个数不允许超过半冷冻计划订单数的30%。否则会带来混乱。
如果这两个周期内有按流程批准的插单/订单变更等情况发生,计划部门必须在变更生效后2小时内完成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表的更新并分发至相关部门。
那滚动式生产计划适合于什么样的企业?什么情况下需要滚动式生产计划呢?它又有什么缺点呢?
滚动式生产计划适合于订单工序周期长(一般在20-40天,甚至40天以上),工序多,工艺/工序复杂,订单量大,生产部门多,需协调统筹部门多的企业。
1.适用于加工工序多,工艺复杂的企业。例如制造一个高档的大型电子塑胶玩具:有注塑,电子,五金加工,电镀,丝印,组装,包装等工序,中间还有部分外协生产工序。工序之间的顺序有的是前后关系,有的是并列关系;就好像一个乐队演奏一曲交响乐:有时某个乐器独奏,有时几个乐器合奏,有时某个乐器加进来,有时某个乐器停止退出,有时所有乐器同时奏响……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,没有一张统一的乐谱,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,显然完成不了这个交响曲。《生产计划表》就是这张乐谱,计划员/计划部门就是乐队指挥。要些统筹这么多部门/工序统一步调,按计划有序生产,就需要计划更加精准,详细,各个工序相互衔接紧密。这时尤其需要“滚动式生产计划”。
2.适用于订单量大,订单内规格型号多,每天订单多,生产量大,生产部门多的企业。例如一个订单多个部门,多条生产线同时生产,订单里面规格型号众多,分配在不同生产线上生产;同一种规格不同产线同时生产。同时,生产周期又比较长,超过一周。这种情况下,生产,领料等相关数据的准确及时获取/更新就显得更加重要,牵一发而动全身,假如计划员没有准确掌握生产数据,不及时更新生产计划内容/数据,相关部门是很难协统一协调步调,按计划生产的,必然会带来生产的混乱,错误。
3.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滚动式生产计划。那就是工厂自身或者客户的原因,订单老是更改,订单变更频繁,计划部门不得不面对频繁的订单变更这种情况。这个时候就需要计划部门把计划做得更加详细完美一些,并且留足订单变化更改的余地;同时需要公司对订单变更有详细的流程规范加以约束及标准化。否则计划部门以及生产部门都将不堪重负。工厂应该从更高层次,深入分析订单变更频繁的原因,从根本上予以改善,解决,否则不利于公司的发展。
那么滚动式生产计划有什么缺点呢?
最大的缺点就是耗时。生产计划员,生产计划部门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用于数据获取,计划编排更新,表单的制作,审批等方面,无暇细致做计划,分析,沟通,预测等前瞻性工作,有点本末倒置,最终为了计划而计划,使计划仅仅成为一张纸,而并未真正起到指导生产,统一行动,提前预警等作用。
所以,企业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,来权衡/确定生产计划的模式,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用滚动式生产计划;滚动式生产计划也不能解决企业所有计划管理,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。一定要实事求是,结合企业实际研究与分析,制定适用的生产计划模式,并且不断改良。千万不能教条主义,生搬硬套,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,搞些教条的,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,使计划员/计划部门疲于应付,时间和精力淹没在巨量的数据更新和表单制作之中,无暇无力进行更重要的沟通,协调,组织,分析,预测,计划等工作中,最终计划很完美,表单很精美,结果很令人沮丧!实际的计划执行起来你会发现,老是遇到各种问题,生产,采购,品质,仓储,甚至研发,老是配合不到位,问题百出,计划部门疲于应付,疲于奔命。最后计划总是完不成,订单准时交货率很低。那么,这样完美的计划又有什么用呢?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说说普通的固定式生产计划的优点了。它最大的优点便是每周出完计划以后基本不用再更新,全体生产相关部门依据它将它所排订单按它所排顺序生产完毕即可,节省计划员和计划部门大量的时间,其他部门使用起来也简洁方便。它的缺点不再赘述,滚动式的优点就是它的缺点。
那么哪些企业适合于这种固定的,普通的生产计划呢?
1.生产周期较短的,大多在一周以内的企业。一周以内,上线几天就生产完毕了,也就没有必要不断的滚动更新了。
2.订单多,订单量小,规格型号多,订单交期短的企业。订单量小,规格型号多,订单多,也就是小而散。那么很多订单排下去,几天就生产完毕了,而且订单交期又短,所以生产完毕也基本就要出货了。这类订单也就没有用滚动式生产计划的必要,重点在每个订单安排跟踪好。
3.订单量大,但是订单规格型号稳定,生产工序相对简单的企业。订单型号稳定,订单量大,那么制定生产计划,安排生产也就相对简单。用普通的生产计划模式即可。假如一个订单数量较大本,周未生产完毕,下周继续安排即可,没必要日日更新生产计划。如果是几个部门同时生产一个订单,那么就把一个订单拆分成几个小订单,注意数量规格不要重复错漏即可。这些都可以用普通的生产计划,都没有必要做滚动式生产计划。
综上所述,滚动式生产计划只在订单工序复杂,生产周期长,生产部门众多,或者编排计划后订单更改频繁这两种情况下适用。
简而言之就是企业能用普通生产计划就不要用滚动式生产计划。尽量用普通的生产计划,辅之以不定期(计划员根据需要)的更新,没有必要日日更新。让生产计划员/计划部门从繁琐细碎的数据收集,整理,更新,表单制作,签批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,花足够的时间在计划,分析,协调,组织,沟通等等管理性/计划性工作上来,这样,计划工作才回归了它的本位;这样的计划部门,才是具有权威的有领导力的战斗指挥中枢。
一句话:简单的适用的就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