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骑行,骑行的起点终点不用很远,也不会太近,沿着城市或者穿越城市,再离开城市又返回城市,看到的风景在路上,骑行的潇洒记心里。开年周休日,忍不住手痒,回武汉东西湖老家的时候拿出曾经的单车,约上三五好友,队伍组好,从东吴大道开始一路向北,经油纱路到湖陈路,没错,此行的目的地就是穿越湖陈路。
早些年就听过,湖陈路沿线有老旧的沟渠,规模还不小。这一次穿越而去,大家在东吴大道地铁站汇合,之后顺着东吴大道向北,穿过工业园区域,走过商品房生活区,油纱路近在眼前,向东转到油纱路,很快就在一条水渠的终点处看到了湖陈路的路牌。这边虽然还有工业园,但规模稍小,更多的区域是绵延的田地,是那种纯粹的大平原,目视所及,毫无高耸的自然地形、人工建筑阻挡,相当开阔。只是冬日环境下,植被凋零,行人稀疏,有些清冷。
这边起点处的湖陈路,路面还算开阔。南北有双向四车道宽度,中间没有护栏区分,左右辅道上的栏杆也不高,看着更加开放,因为车子不多,初来乍到,以为是单向四车道,宽阔的有点异样。路边同时有辅道,路基以下是自然的田地,泥土肥沃,上面遍布枯死的杂草,打着霜,还有几只流浪狗躲在一堆土坑下,看样子在此生活了很长时间。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,宽阔的路面,敞亮的风景,哪怕是冬天,依旧充满城镇的风貌,更像小镇而非城市。
再向前走,湖陈路的路面更加通畅。路面上机动车没有,偶尔有电瓶车,一看就是本地居民。临近的辅道上,种植的是清一色的杉树,从树龄和两树之间的距离判断,很有年代感。杉树种植的不密集,是单排连着,有点类似土地与土地之间的界限意味。这边是马路,那边是田地,种植了五谷杂粮,也有沟壑与水渠,连着自然水系,完全展开,和任何一处的农田保持相同的风格。
走到辅道上去看,湖陈路这边有很多大棚基地。有大棚就会有种植业,可种植的果蔬品类实在太多,比如柏泉那边有草莓和葡萄,慈惠农场那边有葡萄和花卉,东山那边有蔬菜基地等等,都在东西湖范围内。湖陈路这边的大棚基地,面积和规模不小,很多基地前铺设了大幅广告牌,果蔬的品种已经宣传出来了,四季皆有收成,热闹的时候多,大货车一车车进出,载着光亮的希望,让人心潮澎湃。
在湖陈路辅道上,同时还出现了一条条小路,延伸到田地另一边,那里有不少的村舍。标配的装饰是,路口竖着电线杆,上面丝印出村庄的名字和箭头,有的还会额外挂着旅游的宣传招牌,展示主要的特产,比如说果蔬和菜肴。吃货们自驾到此,刚好有兴趣,于是顺着小路进到村里,发现这边的新农村建设跟进很快,脏乱差的小村消失不见,宽敞的别墅加乐园式新农村,给人轻快的感觉,游乐很沉浸,大快朵颐的全是特色菜。
走到湖陈路最北端的时候,又看到了一片杉树,组成树林。杉树的生长环境,无不是与水源紧密相连,有杉树的地方就不会差水,比如那一片树林下,确实存在着一条人工水渠。水渠与田地毗邻,蜿蜒着到湖陈路这边,在前方突兀萌生出一座桥,桥梁很小,步行和推着单车走,没有一点违和感。上桥下桥,走过田地,走过乡道,小村民舍近在咫尺,与国画里古典园林有相同点,主要是没有杂人打扰,独立的像是世外桃源。
一条湖陈路,连接着南北两段的工业园与生活区。骑行在此,因为地势平坦,不费劲也能随意遛弯,变成观景式的骑行,慢悠悠进去一座果蔬基地,又离开另一座。湖陈路给人的感觉,一点没有高光度,也没有复杂的背景,在开阔的东西湖区,它普通的其实就是一处田间地头的通用马路。(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,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联络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