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东莞口述史我在玩具厂打工,目睹年轻女孩的

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 https://m.39.net/pf/a_4480900.html

东莞玩具厂打工经历,见证女孩沉浮命运。

口述:我叫蒋阿谦,江西九江人。那是在年3月的一个晚上,我刚从黄江广场下车,准备前往桥沥工业区。

桥沥在常平镇,我以为路程会很远,但没想到,不到十分钟,我就被一辆摩托送到了厂门口。虽然快是好事,但我为此付出了二十块的车费。

进厂后,我听说很多摩的司机都干着劫人钱财,甚至劫色的勾当,伤害了许多漂亮女子,所以我对摩托司机没有任何好感,直到现在也是如此。

在东莞的那几年,我尽量避免搭摩托。我南下之前,姨夫已经和车间主管打了招呼,可以帮我安排进厂。为此,姨夫承诺,我进厂半个月的工资,会原封不动地送给主管作为礼金。

摩托司机的肆意宰客,以及车间主管收取介绍费,让我对东莞的第一印象并不好。

这是一家位于常平镇和黄江镇交界处的玩具厂,拥有四栋楼,其中包括两栋车间、一栋办公楼和一栋宿舍楼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家玩具厂还有一座小别院,一般人都不允许进入,所以外人很少知道。

偶尔,老板会在那里住宿一晚,大家传说那里藏娇。这家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,三层楼的车间,一二层的员工最多,每层大约有五百人。

整个工厂加起来,工人大约有一千五百人。我在包装部工作,负责封箱,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。当然,这家玩具厂除了丝印调色、裁床部的算料师和版房的设计师,其他工种虽然需要招聘熟手,但其实只要花点时间就可以学会。

而调色、裁床和设计师,不但需要时间,更讲究悟性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。包装部是制造车间,人数最少的部门,连穿红色工衣的品管员都有六七十人,而包装部只有五十余人。

包装部的主管姓吴,身材魁梧。据说他曾帮老板解决过一个技术难题,因此在厂里有些威严。当然,吴主管在工作上是个好手,最重要的是,他缩减了工序,提高了效率。

因此,包装部虽然人少,但运行有序。只是,他的私生活并不检点。包装部的男员工不到十人,主要干重体力活。余下的女工都很年轻,尤其有两个河南女孩,比我还高出半个头,又喜欢穿裙子上班,风一吹,就把白净的脚踝露出来,惹来众人想入非非。

按理讲,这样的女子应该有许多男工追求,但那几个男同事虽然不时往她俩身上瞟,但从未真正行动过。与我交好的一位工友叫阿汪,后来他告诉我原因。

我才知道,那两个河南女孩背后有一个大靠山。那个年代,出门在外讲究老乡情分,在工厂里帮派分明,以地域为界,越近的人越能结群,抱团取暖,互相争取利益。

在这个玩具厂里,河南人并不是很多,两个漂亮的女孩显得有些孤独。其中,一个女孩被吴主管在一个月圆之夜相约看录像带,成功地吸引了她。

不久之后,另一个河南女孩主动投向吴主管的怀抱,表示这是为了抱团取暖。虽然厂里的同事们表面上不说,但私下里都在传吴主管在外面找女人。

裁床部的顾主管对吴主管非常佩服,虽然他们两人私下里常有争斗,但在表面上他们是一团和气,一起吃夜宵喝酒。

裁床部是玩具厂女员工最少的部门,因为这里需要男工来操作啤机。因此,裁床部的男员工比其他车间的男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去约会女工。

作为领头人,顾主管鼓励他的员工大胆去拓展新的业务。他有一个原则,就是坚决不和身边的人以及同乡人交往。这一点,他和吴主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我的同事阿汪也在包装部,我们是舍友,年龄相近,所以很谈得来。阿汪来自广西,家境贫困,原本成绩很好,但是高二下学期辍学来东莞打工。

他长得清秀,写字也很好看。当时,厂里的员工学历都不高,大多数只念到初中。阿汪刚进厂时,分在手工部负责装吊牌。

他面相俊秀,干活又快,很快就赢得了工友们的喜欢。手工部有五条流水线,他被分配到了第五条流水线。手工部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女性,整个第五条流水线只有三四名男员工。

坐在他旁边的女生比他大五岁,还没有结婚,但是否谈过恋爱不清楚。在玩具厂,她还是单身,而且她的年龄在九十年代的东莞工厂中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。

毕竟,当时的工厂招聘条件一般要求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,而玩具厂比她年轻又漂亮的女性还有很多,还在单身。

工厂里的生活单调乏味,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,每天只能看到几个男工,不是被别人看中,就是已经有心仪的伴侣。

在这种环境下,女性往往更加主动,甚至大胆开一些男同事的玩笑。阿汪第一天上班,就被女同事私下议论。有个女同事对他一见钟情,但由于她的位置离阿汪有些远,而且她觉得主动追求男生是不正派的,所以她只能把爱意藏在心里。

坐在阿汪旁边的年长女性,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,经常和阿汪开玩笑。阿汪对这些玩笑都置之不理,这让其他女同事更加起劲。

然而,到了第三天,这个年长的女性突然在阿汪的脸上亲了一口,这让其他人都哈哈大笑。阿汪对此感到非常惊讶,因为他还没有经历过男女之事,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对他的侮辱,不符合他的价值观。

因此,他决定去找手工部主管,要求调岗。主管听后,同意将他调到另一个部门。然而,阿汪却坚决要离开手工部,这超出了主管的权限。

阿汪于是写了一封洋洋洒洒三千字的信,投进了公司总经理的信箱。一个月后,他收到了人事部的通知,让他去见总经理。

总经理把他的信交给了人事部,人事部找人和阿汪谈话,最后,将他调到了包装部。阿汪的字写得很好,包装部经常需要外箱写字,所以人事部主管认为他非常适合这个职位。

虽然这个工作不累,但对于阿汪来说,没有什么挑战性,他心中有更大的抱负,但却无法实现。阿汪喜欢去桥沥夜市,那里是吃宵夜的好地方,但他每次去,都会在书摊前停留很长时间。

当时,几乎所有的东莞夜市都有书摊,书摊上有许多盗版书和过期杂志。新书要四五块钱一本,过了一个月的时效后,就会被当作过刊处理,然后转到书摊上,价格会打五折甚至更低。

时间长了,一块钱一本就可以买到。在我入职玩具厂后,我曾和阿汪一起去过夜市,从此我也对书摊产生了兴趣。在那个时代,书摊是许多打工人的精神食粮,就像现在的短视频一样,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。

阿汪每个月都会带我去黄江书城,每次都会在那里待上一个小时。他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书城和图书馆。我和阿汪的交往也给我带来了一些职场机会,但那是后来的事情,现在先不提。

在玩具厂的第三个月,我认识了阿洁,她是办公室职员,负责后勤和宿舍分配。她是一个开朗的女生,比我大一岁,因为是同乡,我们一起去吃过几次宵夜。

有一次,还是阿洁主动买的单,她说我刚进厂,花钱的地方多,让我很感动。东莞的夏天很热,宿舍没有空调,只有一个风箱,下铺的人很难受。

阿汪带我一起去天台睡觉,我们躺在地上,看着星星和月亮谈心,不知不觉就睡着了。我视阿汪为兄长,在一次谈心中,我提到了阿洁请我宵夜的事。

阿汪给我讲了一个故事,是关于一个比他大五岁的女工和一个四川男生的故事。阿汪调离手工部后,那个女工又找了一个新男友,一个来自四川的男生。

男生很感激女工的帮助,两人很快谈起了恋爱,女工对男友非常好,每次宵夜都是她出钱,甚至帮他洗衣服。女工还故意走到包装部向阿汪秀恩爱。

女子的这段感情并未持续太久,短短三个月就已结束。女子主动提出分手,因为她已经有了新的恋人。男子因此感到非常失落,经常借酒浇愁。

阿汪认为,这种在工厂里产生的爱情往往无法持久,要么因为距离太远而被迫分开,要么只是因为一时的需要而互相利用。

他曾经听我提起阿洁,尤其是我请阿洁吃了两次宵夜,他认为我可能会成为阿洁的“玩物”,因此多次警告我。我并不认为阿汪过于小题大做,而且我确实对阿洁有些好感,所以我们继续保持着联系。

但是,年底的时候,她回老家过年就没有再回来。我并不知道她去了哪里,是找到了婆家还是去了别的工厂。对于这种情况,我感到有些失落,但生活依然继续。

我每天上班下班,偶尔和阿汪一起去夜市,买一本过期杂志回家阅读。日子虽然平淡,但我还是希望能从爱情中找到一些慰藉。

因为工作原因,我和品管部的几个女生关系比较好,有时候会一起出去吃宵夜。其中有一个大眼睛的女生,很安静,我很喜欢她。

虽然我不能确定她对我是否有感觉,但我还是鼓起勇气递给她一张纸条,表达了我对她的感情,并约她下班后在厂外的士多店见面。

那天,我喝醉了,感觉工作无望,爱情也无望,好像处于一个黑洞之中,永远止境的黑暗,见不到一点光明。有段时间,我一度把自己封锁起来。

久而久之,在同事眼里,落得一个呆子的形象。初秋的一个日子,我收到了一封信,竟然是阿洁写来的。一来二去,我俩重新联系起来了。

她在广州增城一家公司上班,负责招聘,待遇很不错。我表示祝福。一个月后,她说厂里最近有个仓管的职位,工资比玩具厂高,主要前途好些。

她觉得我很合适,如果我愿意,她可以协调安排。我喜不自禁,当即提交辞工书,去广州投奔阿洁。只是,我未曾料到,阿洁所谓的工作,竟然是做传销。

我那里早就听说过传销的恶,家里的条件,也不可能让我拿出几千块钱来。于是,待了几天,瞅了一个机会,跑了出来,连行李都没要。

从增城返回东莞,还是投奔姨夫,找了几天工作,没有着落。只得再托姨夫帮忙,二度进入玩具厂,这次在丝印部。

从此,我在玩具厂踏踏实实干了下来。第二年,我终于遇到一个机会,去学了调色。与色彩打交道,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,我很刻苦,知道自己笨鸟要先飞,用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和时间,来学习调色技术。

学了两年,终于成了大家信任的调色师。而我,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,调出了最美的色彩。当上调色师的次年,我遇到了现在的妻子。

她是玩具厂的会计,性格与我相近,又有同乡缘。谈了三年恋爱,彼此知根知底,牵手定了终生。结婚那天,阿汪也来了,他已经成了经理,和我不同,有了另外的人生色彩。

如今,我们已把家安在东莞。每隔几个月,我们就会相见,饮酒唱歌,不可避免地,要谈在玩具厂的经历,谈起顾主管和吴主管,讲起他们在玩具厂的情爱旧事。

我们曾那么年轻,也有过那么多的机会,但我们没有成为别人的“玩物”,也没有去玩弄别人的情感。对此,我们从未后悔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jbzs/9244.html